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长河中,盏是一枚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似一位静默的见证者,横跨数千年时光,在酒与茶的流转中,承载着不同时代的生活肌理与审美精神。
作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器具,盏的身上既凝结着先民对器物功能的探索,亦折射出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从最初的陶土捏制到后来的金玉雕琢,从酒器的单一属性到茶酒双栖的功能分野,盏的演变史,实则是一部中国人与生活对话的微观史诗。
01盏之初形:从陶土到金玉的千年嬗变
盏作为中国传统酒器代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曾出土过陶制的浅腹杯,虽无明确“盏”名,但其圆腹敞口的形制已初具雏形,主要用于盛储谷物酿造的原始酒浆。
商周时期,青铜文明兴起,酒器体系逐渐完善,出现了“觚”“爵”等专用酒具,而“盏”尚未成为独立形制,更多以“豆”“舟”等相近器型存在,如商代青铜豆,浅盘高足,兼具盛放酒醴与祭祀的功能,其庄重的造型与神秘的饕餮纹饰,彰显着早期酒文化的礼仪属性。
汉代是盏的形制孕育关键期。随着漆器工艺的成熟,漆制耳杯(羽觞)成为主流。这种椭圆浅腹、两侧带耳的器具,因形似鸟羽而得名,“引杯小酌”的流传,便勾勒出汉代文人宴饮时“羽觞随波流”的雅趣。此时的漆盏多以朱红为底,黑漆描绘云气纹或几何图案,既轻便又美观,适合席间传递。与此同时,青瓷工艺萌芽,浙江越窑开始烧制原始瓷盏,虽胎质粗松,却为后世瓷盏的兴盛埋下伏笔。
(青瓷台盏 藏于杭州博物馆)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是盏从酒器向茶具、酒具双轨发展的过渡期。随着制瓷技术提升,越窑青瓷盏以“类玉似冰”的特质广受青睐。
陆羽在《茶经》中特别提及“瓯,越州上”,此时的“瓯”虽多指茶器,但唐代酒盏亦借鉴其形制,如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银鎏金鹦鹉纹盏,浅腹平底,纹饰精美,既可用作酒器,亦可兼作茶盏。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已明确区分“酒盏”与“茶瓯”:酒盏材质更华贵,如金银、玉质,常饰以瑞兽、花鸟,适合宴饮欢聚;茶瓯则以瓷质为主,注重胎釉质感,如秘色瓷茶瓯,“薄如纸、声如磬”,专为煎茶、点茶设计。这种分野,标志着唐代饮食文化的精细化与专业化。
02宋韵双辉:酒盏与茶盏的文化分野
宋代是盏文化的巅峰时代,“酒盏”与“茶盏”的形制与功能走向明确分化,成为宋代生活美学的两面镜子。
宋代酒盏以材质论,金银器最显华贵。《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正店饮酒“必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其中银质盘盏常饰以缠枝花卉、瑞兽纹,如银鎏金莲花盏,花瓣层叠如真,既实用又暗含吉祥寓意。
(南宋鎏金覆瓣莲花式银盏)
玉制酒盏则更得文人青睐,如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的白玉荷叶杯,以一片卷曲荷叶为盏体,茎蔓为把,叶脉清晰可见,将自然意象与工艺巧思完美融合,恰似苏轼笔下“酒盏旋将荷叶当”的诗意写照。
瓷质酒盏在宋代亦大放异彩,定窑白瓷盏以“白如积雪”著称,胎薄透光,适合品鉴低度米酒;景德镇青白瓷盏则“青中泛白,类冰似玉”,搭配青梅酒的琥珀色酒体,更显雅致。值得一提的是,宋代酒盏多带盏托,如河北曲阳出土的白釉盏托,托心凸起如台,既防烫手又增稳定性,这种设计与同时期茶盏托异曲同工,反映出宋人对饮器实用性的极致追求。
与酒盏的华丽不同,宋代茶盏更重实用与仪式感。建窑黑釉兔毫盏因“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成为斗茶首选,其胎体厚重(俗称“铁胎”),能保持茶汤温度,釉面兔毫纹在点茶时与白沫相映成趣,成为文人“斗色斗浮”的绝佳道具。玳瑁盏则以窑变釉色取胜,褐黄釉交融如海龟背甲,每一只皆独一无二,契合宋人“一器一用”的器物哲学。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宋代黑釉兔毫盏)
茶盏与酒盏的分野,本质是酒文化与茶文化的精神差异:前者重“宴饮合欢”,器型多精巧富丽,适合群饮雅集;后者重“独啜得神”,形制偏古朴厚重,宜于个人品茗悟道。但二者亦有共性:皆追求“器以载道”,无论是酒盏的纹饰吉祥,还是茶盏的釉色天然,均体现宋人对生活美学的极致探索。
03盏与青梅酒:宋代雅饮的时空呼应与现代传承
宋代酒文化中,酒盏的选择极有讲究,折射出宋人对饮酒美学的极致追求。从材质到形制,酒盏的设计皆与酒液相得益彰。
宋代酒业繁荣,对宋人来说,丰富多样的酒,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角色,果酒的盛行尤为突出。除了传统的黄酒,葡萄酒、黄柑酒、梨酒、石榴酒等果酒纷纷涌现,成为彼时人们摆桌宴饮的常客。
在众多果酒中,青梅酒以其酸甜平和的口感和雅致的文化意象,备受文人雅士青睐。陆游在《初夏闲居》中写道“煮酒青梅次第尝,啼莺乳燕占年光”,晏殊亦有“青梅煮酒斗时新”的诗句,可见青梅酒在宋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青梅酒呈琥珀色,酸甜雅致)
青梅酒的独特风味与其自带的雅致,使得与酒盏的搭配尤为讲究。宋代文人认为,瓷质酒盏“不夺酒香”,因而瓷盏能最大程度保留青梅酒的果香,而酒盏的温润质地则与酒液的绵柔顺滑相得益彰。
其中,建盏与青梅酒的组合堪称绝配。南宋文人常于庭院中设案,以建盏盛青梅酒,建盏的铁胎能吸附杂味,保持青梅酒酒液的酸甜适口;敞口浅腹的形制便于观察酒色,瓷釉更能衬托青梅酒的琥珀光泽。这种饮法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视觉、嗅觉、触觉的综合审美体验,为饮酒增添了几分雅趣。
(梅见青梅酒酒盏)
而今梅见青梅酒用盏作为品牌的代表酒杯,以宋代建盏为灵感,将千年酒器与品牌梅花意象相融,盏中绽放的不仅是寒梅风骨,更是传承东方的诗酒浪漫。
这份对传统的致意,让千年盏韵不再停留在史书典籍,而是以可触碰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日常雅趣,重构了“一盏知味”的慢生活哲学。
结语
回望盏的千年历程,它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土粗坯,历经商周青铜的庄重、汉唐漆艺的华美、唐宋瓷韵的雅致,最终成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文化符号。
在酒与茶的交替中,盏既见证了“金樽清酒斗十千”的宴饮狂欢,亦承载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清寂幽思,其形制的每一次演变,都是时代审美与生活方式的镜像。
当我们以盏为媒,在一杯青梅酒中看见千年风雅,既是对传统的回望,亦是对当代生活的诗意赋能——毕竟,唯有懂得承载历史的器物,才能盛放下岁月沉淀的风味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