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涉税信息报送是否可更换香港公司作为主体,卖家如何保持合规

严查违规“换主体”

根据《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5号)要求,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从2025年10起向税务机关报送卖家7月至9月的涉税数据。

随着报送制度落地,部分卖家尝试通过注册香港公司等境外主体来规避国内税收,但这种“换主体”操作正面临严监管与高风险。税务机关已明确禁止以下行为:

一是违规转换收入性质,如平台为从业者批量办理个体户登记将个人劳务报酬转为经营所得避税,或中介教唆通过境外注册、分拆收入等方式逃税;

二是境内经营者通过境外注册转换主体身份逃避纳税义务。

公司业务.png

换主体:政策界定合规与违规边界

1、合规变更有明确政策依据:对于购买他人店铺后因原店主失联需变更主体的情况,店铺季度内变更经营者的,平台需同时报送变更前后双方信息及对应时段收入。这意味着,只要完成合法的产权交割、签订规范的授权协议,明确税务责任划分,此类变更属于政策允许的正常操作,但需留存完整凭证备查。

2、避税变更踩中政策雷区:试图通过香港等境外主体避税的卖家,正触发政策预警。亚马逊等平台按要求需核验经营者身份真实性,境外主体需提供更完整的资质证明;对利用境外主体转移收入的行为可追溯核查,如因缺乏审计报告、完税证明等合规材料,极易被判定为故意避税。

卖家如何合规?

1、确保身份信息真实准确

确保在电商平台上登记的身份信息,如姓名、公司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银行账户等真实、准确。

2、发票与报销管理

若在国内接受服务,需向对应的公司索取相应票据。对于海外公司的发票,例如亚马逊广告、物流费用等,平台会提供相应信息,企业可下载作为凭证,进行进项处理。

3、零申报不可滥用

零申报仅适用于确实没有交易的情况。若实际有交易,即便收款通过个人账户,平台也会将销售数据报送税务机关。如存在交易仍申报零或低于实际收入,将被判定为异常申报。

4、严格区分公司与个人资金

杜绝再用个人账户收取公司店铺的货款。要严格区分公司资金与个人资金,所有业务收入均通过对公账户结算。若通过第三方支付到个人,需将个人账户的资金转入对公账号,确保账目平衡。毕竟平台会把相关信息发送到税务局。

5、完善内部管理流程

企业应梳理采购、物流、收款等全链路数据,确保票据与业务真实匹配,提高长期合规与竞争力。

跨境电商行业正在迎来更严格的税务监管,政策是合规的底线,不是规避的障碍。守住政策红线,主动合规经营,确保信息真实、收入申报正确,才能稳健发展。

RICHFUL瑞丰于2000年创立于香港。目前办事处已遍布大中华区13个重要城市,专业人员超过200人。服务涵盖:香港及离岸公司注册,企业架构搭建,财务及会计,财税咨询,特许牌照申请,上市公司秘书、新股上市及股票登记、债务托管及受信,财富管理,海外信托和基金会设立,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综合性商务、企业及投资者服务等领域。

RICHFUL瑞丰系Vistra卓佳集团成员公司。作为领先的企业和私募基金客户关键业务专业服务机构,Vistra卓佳在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设有办事处,拥有9000多名员工,服务实体超过20万家,资产行政管理规模达3950亿美元。客户包括1400家港股上市公司,50%名列《财富》杂志的500强企业及66% PEI 300全球领先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发现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大观网-36氪的头像大观网-36氪
Previous 8小时前
Next 3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