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深度解析:李付元用六字箴言守护艺术真谛

在“新时代、新媒体、新史迹”《守护者传播计划》大型人文访谈栏目的镜头前,八旬画家李付元先生平静而坚定地回顾了他超过一个甲子的艺术生涯。他的故事,并非一曲一帆风顺的天才颂歌,而是一部关于热爱、抉择、坚守与创造的深沉叙事。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个人成就,更是一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生命态度,一条将老师吴冠中的艺术火种接过并燃成自身烈焰的守护之路。

《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深度解析:李付元用六字箴言守护艺术真谛

一、 半生蛰伏:热爱与现实的三十年博弈

李付元的艺术之路,始于1963年自艺术学院毕业,但其正意义上的黄金创作期,却始于他50岁那年。这中间的近三十年,是一位艺术家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与蛰伏的漫长岁月。

“虽然说从63年毕业开始,就开始画画了,当时也是教书,但是前30年基本上画的很少。”李付元在访谈中坦诚地道出了那段时期的困境。他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教授的是与他的艺术理想相去甚远的实用美术。 “一个一年就20多块钱的材料费,你没有那种条件,经济上也没条件。”

《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深度解析:李付元用六字箴言守护艺术真谛

然而,他对绘画最本真的“爱”与“喜欢”从未熄灭。他将这视为保持创作灵感的唯一源泉,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将“灵感”过度玄妙化的论调。“很多人把这个灵感说的太玄妙了,其实就是一个,你做什么事,你喜欢它……你看到生活里面有美好的东西,你想表达出来。”这份纯粹到近乎朴素的热爱,成为支撑他度过三十年沉寂期的内在灯塔,也为他日后喷薄而出的创作能量埋下了伏笔。

二、 生命转折:五十岁的“破釜沉舟”与恩师吴冠中的点化

人生的转机出现在他50岁时,与恩师吴冠中先生共同举办的“吴冠中师生作品展”。这次展览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从那个展览以后是个转折,因为从那以后,国外的很多画廊都来找到我要作品。”

面对突如其来的机遇,李付元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近乎冒险的决定:毅然放弃公职,全身心投入创作。“如果我再坚持10年,到我退休时间,60岁退休,这个机会就没有了。”这份在知天命之年的“破釜沉舟”,源于对艺术无法割舍的爱,也源于对机遇稍纵即逝的清醒认知。从此,他开启了“天天画,这30多年没停过”的职业艺术家生涯,至今笔耕不辍,甚至“画大画”。

《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深度解析:李付元用六字箴言守护艺术真谛

而恩师吴冠中先生对他的影响,远不止于提供一个成名的契机。在艺术思想上,吴先生是点醒他艺术真谛的“明灯”。李付元动情地说:“一个学生啊,如果你碰见一个好的老师,那你受益一生。”他尤其感念吴先生能看到学生身上独特的“特质”。“吴先生他能看到你这个孩子有些什么特殊的地方,有的老师是看不到的。”吴冠中先生对他的最终评价——“形体感、造型感强,色彩感强烈,画面灿烂而质朴”,这尤其是“灿烂而质朴”五个字,成为了李付元一生艺术追求的美学坐标与最高褒奖。

三、 “画什么”与“怎么画”:六字箴言下的艺术世界

在数十年的探索中,李付元将他的艺术核心问题归结为六个字:“画什么”和“怎么画”。他认为,大部分艺术家的困惑与弯路,都源于未能清晰地解答这两个基本问题。

“画什么”:动物题材中的人性表达

在“画什么”这个问题上,李付元选择了动物,尤其是猫头鹰,作为他主要的艺术代言人。这一选择,绝非偶然的兴趣,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当然了一个是呢,喜欢动物,各种动物都喜欢,现在包括虫子我都喜欢……好奇,这很重要。”对自然万物的好奇与喜爱是最初的动因。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画动物,意不在动物本身。“我画所有的动物都是表达人的感情。”他笔下的猫头鹰,是一家人的温暖与警觉;他描绘的老虎,是王者的霸气与无畏前行的精神。“这所有动物都是,表现人的亲情,人的一种不服输,抗争的那种那种表情。”

《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深度解析:李付元用六字箴言守护艺术真谛

“怎么画”:从“组合”到“创造”的升华

在“怎么画”的层面,李付元完全继承了吴冠中先生“解读重构”的理念,并发展出了自己的面貌。

他作画,从不拘泥于对景写生、如实照抄。“比如说这一张画,那有垃圾箱我也得画上,那个树干子的,很难看的,我也得照画出来,那样就太没意思了。”他推崇的是吴先生的方式:广泛搜集素材,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到的美,通过主观的提炼与组合,创造出一种源于生活、却又在现实中“找不着”的完美构图。

“我现在画,我不是说,非要去……我什么材料我都能拿来,为我用,照片,别人的画,别处的东西,只要有资料拿来,我想好一个意境,我能编一张画。”这种“编”,正是吴冠中所言的“主观创造”。他的风景画是如此,动物画则更为极致。“生活里面没有,你看不到,场面也看不到是里边的植物,里边鸟的形状也看不到……我创造了一下,你说是具体什么鸟,不知道,但是我把那种鸟的优点,美的地方,我把它融进来了,创造出是一个鸟就行了嘛。”

对他而言,关键在于创造出的形象是否“好看”、“美”、“要有情调”、“要有人情味”,能否引发观者的共鸣。这种创作自由,使得他的艺术摆脱了物象的束缚,进入了纯粹的精神表达领域。

四、 “灿烂而质朴”:艺术生命的最终归宿

“灿烂而质朴”,这五个字是吴冠中先生对他的期许,也成为了他艺术生命的终极追求。这是一个看似矛盾,实则至高的美学境界。

“灿烂”,意味着色彩的强烈、画面的辉煌、生命力的勃发。这体现在他作品中那些大胆奔放的色块、强烈对比的色调和充满张力的构图上。“质朴”,则指向了内核的真挚、情感的纯粹与形式的返璞归真。这源于他对生活本真的热爱,对人性深处美好情感的坚守,以及不事雕琢、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

《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深度解析:李付元用六字箴言守护艺术真谛

如何将“灿烂”与“质朴”这一对矛盾体完美融合,是李付元一生修炼的功课。“这个太厉害了,我太谢谢吴先生能给我定这么个定语……灿烂,辉煌灿烂,但是还要质朴,你看这怎么把握?”他坦言,自己正是沿着恩师指明的这个方向,努力使每一幅作品都能接近这一境界。

从青丝到白发,李付元的艺术人生是一条清晰的、向上的曲线。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的生命力源于最本真的热爱,艺术的突破在于对核心问题的持续追问,艺术的升华得益于伟大导师的点拨与自身不懈的实践。

他用自己的大半生,完美诠释了“新时代、新媒体、新史迹”《守护者传播计划》所倡导的“在行动中守护”的精神——他守护的,不仅是笔墨技法,更是恩师吴冠中传承下来的艺术真谛;他创造的,不仅是灿烂而质朴的画作,更是一个纯粹而丰盈的艺术生命。这份通过行动守护而来的文明薪火,必将因其生命的温度与艺术的高度,而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发现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大观网-36氪的头像大观网-36氪
Previous 8小时前
Next 7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