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麦花香手工艺花馍亮相“食在永寿”风味小吃展

5月10日,永寿中心广场东口热闹非凡,“食在永寿”风味小吃展在这里举行。麦花香手工艺花馍惊艳亮相。传承人李娟带着她精心制作的花馍参展,吸引众多群众驻足欣赏、争相购买。李娟的花馍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艺术,它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

永寿麦花香手工艺花馍亮相“食在永寿”风味小吃展

 

5月10日,永寿县中心广场东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笑声、吆喝声、相机快门声交织在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在永寿”风味小吃展正在这里火热进行。作为永寿本地美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次小吃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不仅是一次味蕾的盛宴,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享受。

在琳琅满目的美食摊位中,一个别致而充满艺术气息的展台格外引人注目——麦花香手工艺花馍首次惊艳亮相,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展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许多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感叹这“馍”竟然能做得如此精巧动人。

麦花香手工艺花馍的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娟亲自带队参展,她身着传统绣花围裙,面带微笑,热情地为大家讲解花馍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她的展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馍:有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花馍、有祝愿年年有余的鱼形花馍、有代表多子多福的石榴花馍,还有为孩子祈福平安的虎头花馍。每一件作品都色彩艳丽、造型生动,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艺术之美,既能食用,又可观赏,堪称面食艺术中的“非遗珍宝”。

李娟介绍说,花馍又称“礼馍”或“面花”,在陕西、山西等地广为流传,是传统节庆、婚嫁、生育、祭祀等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永寿,花馍制作历史悠久,与地方风俗、宗教信仰、家庭情感紧密相连,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祈盼。

“我小时候每到过年,就看母亲做花馍,那一朵朵用面捏出的花,比真的还要鲜艳,看得我眼睛都舍不得眨。”李娟回忆说,“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门手艺学会,不能让它断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为了让花馍焕发新的生命力,李娟不仅坚守传统工艺,还不断探索创新——她将传统面塑与现代艺术融合,设计出更适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作品。比如,她开发的“十二生肖花馍”系列、“婚庆定制花馍”和“节日祈福花馍”深受年轻人欢迎,常常供不应求。

本次“食在永寿”风味小吃展,正是一个展示永寿非遗文化和民间手工艺的舞台。除了李娟的麦花香手工艺花馍,现场还有永寿麻辣粉、手工油饼、土蜂蜜、黄桂柿饼等地方特色小吃,飘香四溢,让游客在一口一味间,品味永寿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

李娟的花馍之所以能在众多美食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它的美观和美味,更因为它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力量。花馍承载的是一种乡愁,是人们对团圆、幸福、丰收的期盼,也是永寿人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如一位市民感慨地说:“这馍我小时候见过,现在在城里已经很少了。今天看到李老师的作品,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奶奶家的厨房。”

在现场,李娟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花馍制作体验课,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和家长参与。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用小手捏出一个个稚拙却饱含童趣的面花,家长们则用手机记录着孩子们的创作过程。这不仅是一场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李娟说:“非遗的生命力,就在于传承和参与。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一起守护这份来自面粉的艺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各地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永寿县也在不断挖掘本土非遗资源,通过举办展览、比赛、研学、短视频宣传等多种形式,让花馍等传统技艺“活”起来、“火”起来。李娟的麦花香工作室也因此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她计划联合当地学校、社区开展“非遗进课堂”“亲子手工坊”等活动,让这门传统技艺走进千家万户。

未来,李娟希望将麦花香品牌做成一个永寿的文化名片,不仅带动本地就业,也让更多人认识永寿、爱上永寿。“我愿意用一生去做这件事,用面团塑造梦想,让世界看到永寿的美。”

此次“食在永寿”风味小吃展,不仅展示了永寿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非遗的活力与魅力。李娟的麦花香手工艺花馍,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尽情绽放,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大观网-36氪的头像大观网-36氪
Previous 10小时前
Next 9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