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龙满族自治县西侧的现代化校园里,青龙实验中学正以民办教育的创新姿态,书写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实践。这所成立于2019年的年轻学校,凭借其融合多元教育理念的育人模式,已成为区域教育领域的一颗新星。学校通过“351”高效学习模式,将课堂分解为导、思、探、展、评五个环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科素养,教师团队中不乏培养过高考状元的衡水中学、精英中学名师,他们以集体备课和“青蓝工程”传承经验,确保每节课都能凝聚学科组的最高智慧。
在学业能力之外,学校更注重人格塑造与精神淬炼。每年“80华里远足”和“十八岁成人礼”成为学生成长的标志性仪式,这些活动被开发成系统的教育项目,让学生在挑战中感悟责任与坚持。而每周的“食育课程”则从细节入手,通过自助餐和“光盘行动”评比,将感恩教育与勤俭节约融入日常生活,每月十五日的集体生日会更是用蛋糕和祝福编织起校园的温情网络。班级管理中,“七部制”与“三驾马车”机制——即行政管理团队、学习小组团队和学科科研团队——让学生成为自主管理的主角,他们通过小组晋级评价体系,在竞争与合作中培养领导力与团队精神。
面对新高考改革,学校的个性化培养策略尤为突出。针对英语薄弱生开设日语、俄语高考班,每年投入百万与知名培训机构合作;分层教学和“培优补弱班”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2023年高考中,历史类状元王同学以615分创下全县十年来文科最佳成绩,103名强基计划上线学生的背后,是学校将271教育理念本土化后形成的“励志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位一体方略。此外,张同学在第七届经典诵读大赛中入围国赛的突破,也印证了学校对人文素养的重视——通过“名著导读课程”“红歌大赛”等活动,审美能力与人文情怀被纳入综合素质培养的蓝图。
青龙实验中学的实践,始终围绕“没有学不好的孩子”这一教育信仰展开。从千人大礼堂的表彰大会到心理辅导室的悄悄话,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到操场上的挥汗如雨,这里的学生既能在“高校专项计划”的政策红利中逐梦名校,也能在导师制的全程跟踪下获得个性化关怀。正如其办学愿景所言,这所年轻的学校正以“学生怀念、教师幸福、社会信任”为目标,让教育成为一场点燃生命可能性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