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上海炅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劲松的名字,始终与 “坚持”“创新”“责任” 紧密相连。自 2018 年创立公司以来,这位自 2012 年便进入眼视光行业、有着深厚行业积淀且主要经营视光门店的创业者,带着 “让天下的孩子远离近视” 的初心,带领团队从技术研发到生态构建,一步步将 “预防为先” 的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产品与服务,成为推动近视防控科技化、规范化发展的践行者。
初心缘起:从社会痛点到创业抉择
徐劲松与近视防控事业的结缘,始于一次深入校园的调研。2017 年,他在与教育机构合作时发现,不少低年级学生已戴上眼镜,家长们焦虑于度数增长,却对 “如何预防” 知之甚少。他意识到,近视是可防可控但不可逆的眼病,若能在早期做好干预,就能让更多孩子避免镜片的束缚。
这份认知成为他创业的起点。2018 年 2 月,徐劲松与合作伙伴上海交大生物工程博士刘祺在上海共同成立上海炅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确立了 “让天下的孩子远离近视,做孩子视界的守护者” 的企业愿景。创业初期,他常对团队说:“我们做的不是普通的眼镜生意,而是在守护孩子的未来。” 为了夯实专业基础,他组建了涵盖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眼视光学及预防医学专家的核心团队,从源头确保技术研发的科学性,同时邀请管理、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指导,为公司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技术攻坚:从 0 到 1 的产品进化之路
在徐劲松看来,科技是实现 “预防” 目标的核心支撑。但将理念转化为产品,过程充满挑战。早期研发智能近视防控眼镜时,团队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传感器准确捕捉儿童的用眼行为?“孩子好动,低头捡笔、歪头看书都是常事,传感器很容易误判。” 徐劲松说。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带领团队收集了上万组儿童日常行为数据,在实验室反复测试不同场景下的参数变化,研发出 “场景识别算法”,通过结合读写距离、光线强度、头部角度等多维度数据,有效区分 “正常活动” 与 “不良用眼”。
2020 年,初款贝目佳智能近视防控眼镜上市,这款眼镜堪称 “眼睛的温度计,视力的传感器”,其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读写距离、用眼时长等参数,数据毫秒级同步至家长端小程序。但徐劲松并未止步,他发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眼需求差异显著:3-6 岁孩子需要趣味引导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7-12岁认识视界保护视界,13-18 岁青少年女生注重仪容仪表,男生更注重运动适配和未来的择业,这些都离不开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为此,他主导推出 “分龄守护” 方案 —— 针对低龄儿童设计游戏化护眼功能,为青少年开发轻量化运动镜架,并细分出标准款(侧重习惯养成)与定制款(辅助调节平衡),让产品更贴合成长需求。如今,公司已获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果持续转化为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生态构建:从产品到平台的价值延伸
“近视防控不是一家企业能完成的事,需要家庭、机构、社会形成合力。” 这是徐劲松常挂在嘴边的话。基于这一理念,他推动贝目佳从 “智能硬件供应商” 向 “眼健康服务平台” 转型,构建起 “C 端用户 + B 端机构” 的桥梁。
在他的主导下,公司搭建了 “机构对接平台”,与国内数百家眼镜店、视光中心、眼科医院达成合作。当系统监测到孩子用眼数据异常时,会智能推荐附近的专业机构,解决家长 “不知道去哪就诊” 的难题。同时,他发起 “护眼知识进社区” 活动,通过线上讲座、线下体验等形式,向家长普及远视储备保护、视疲劳缓解等知识。
徐劲松还注重产业链协同,2024 年推出龙脑系列护眼产品,与智能眼镜形成场景互补;2025 年启动招商计划,通过 “城市合伙人 + 区域体验中心 + 社区推广员” 的三级体系,让贝目佳服务触达更多城市。“我们要做的是打开一扇门,让专业资源和家庭需求高效对接。” 他说。
如今,贝目佳的用户已覆盖国内多个省份,徐劲松仍保持着创业初期的热情 —— 每周参与产品测试,每月走访合作机构,每年投入营收一定比例用于研发。在他看来,这份事业的价值,藏在家长收到预警时的及时干预里,藏在孩子视力检查单上的 “未见异常” 里,更藏在无数家庭对未来的安心期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