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世界,“人力是成本”的观念根深蒂固。企业主们往往精于计算人均产出,试图通过严格的流程与层级管控来提升效率。然而,在初存创始人兰祥看来,这套传统逻辑恰恰是许多公司丧失活力与创造力的根源。在多数企业将员工视为“成本项”“执行层”,用层级管理、业绩KPI束缚团队活力时,兰祥为初存定下了截然不同的基调:“员工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和企业一起走下去的‘同行者’。”这不仅塑造了初存独特的企业文化,更成为其持续提供优质健康服务、筑牢品牌口碑的底层逻辑。
图片来源:千库网
打破层级:小公司没有管理,只有“共同成长”
“初存没有‘管理者’,只有‘同行者’。”这句话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运营的实践。在这里,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被刻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扁平化、网络化的协作模式。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直接参与产品方案的讨论,对决策提出质疑,甚至推翻原有的设计思路。这一模式源于兰祥对初创公司本质的深刻洞察。“小公司的唯一优势是灵活和对市场的敏锐反应。一旦我们开始模仿大公司,构建复杂的层级管理,就等于亲手扼杀了自己的活力。”他坚信,在知识型经济中,创造力无法被“管理”出来,只能被“激发”出来。
因此,初存管理的核心,从“管控”转向了“赋能”,公司关注每一位成员的“成长感”。兰祥希望,每一个加入初存的人,无论未来去往何方,都能在这里获得终身受益的成长。
价值对等:让员工的奋斗与用户的认可同频共振
如何衡量员工的价值?许多企业的答案是冰冷的业绩数字。但在初存,考核体系的核心是“价值对等”。这一理念的精髓在于,员工的收入与奖励,并非直接与销售额挂钩,而是与他们为用户创造的真实价值紧密相连。
图片来源:2025企业年会现场
兰祥对此解释道:“我们要让每一位同事清晰地认识到,他并非在为企业‘打工’,而是在和企业一起,为用户创造价值。当一位用户通过初存提高了康养意识,提高了健康状态,我们就认为员工为他们创造了真实可感的价值。”这种机制,将员工的个人成就与用户满意度、品牌美誉度统一起来。也让每一位初存人都明白,唯有用户获得价值,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彰显和回报。这种内生的驱动力,远比任何外部考核指标都更强大、更持久。
同行者文化:企业最坚固的护城河
初存的核心团队中,不乏从公司初创期就一路相伴的成员。有人从刚毕业的实习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负责人。他们不仅见证了初存的从0到1,更亲身参与了每一次关键的飞跃。这种在并肩作战中形成的默契、信任与归属感,是无法用资本快速复制的组织资产。
“创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共同远征。”兰祥感慨道。正是这群“同行者”,将初存的品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真诚的专业服务传递给每一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