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钙铁锌口服液瓶底有“雪花”?别慌,这是正常现象!

“妈妈,瓶底有雪花!”——近期,部分细心的小朋友和家长发现,哈药牌钙铁锌/钙镁锌口服液瓶底出现了类似雪花/絮状的结晶。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疑虑:“是不是产品变质了?”“还能不能喝?”请放心,这种结晶现象是正常的物理变化,并非质量问题,也不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效果。

哈药钙铁锌口服液瓶底有“雪花”?别慌,这是正常现象!

要理解这一现象,首先要了解溶液的基本原理。哈药牌钙铁锌/钙镁锌口服液本质上是一种水溶液,其中溶解了钙、铁、锌/钙、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作为溶质。在特定温度和浓度条件下,当溶质在溶剂(水)中的溶解量达到最大值时,形成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而哈药的蓝瓶口服液为了保证有效成分的足量摄入,其配方设计接近甚至略高于饱和状态,属于“过饱和溶液”。

所谓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含量超过了该温度下的正常溶解极限。这种状态看似不稳定,但在密封、静置的条件下可以暂时维持。然而,一旦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降低或受到震动,就可能打破这种亚稳态,导致多余的溶质析出,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结晶或絮状沉淀。

哈药钙铁锌口服液瓶底有“雪花”?别慌,这是正常现象!

具体来看,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是诱发结晶的重要因素。根据“冷却结晶”原理,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当口服液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经历低温环境(如冬季物流、室温较低的家庭存放),原本溶解的矿物质便可能因溶解度下降而析出,形成微小晶体。此外,快递运输过程中的频繁振荡、摩擦容器等物理扰动,也会促使过饱和溶液释放多余溶质,加速结晶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析出物并非杂质或变质产物,而是产品本身含有的有效矿物质成分。它们以固态形式存在,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因此,结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下降或失效。

针对这一现象,官方已有明确说明:若发现瓶中有结晶,无需惊慌,更不必退换货。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将口服液置于温水中加热(建议不超过40℃),直至结晶完全溶解即可恢复正常液态。此过程仅为物理溶解,不会破坏营养成分,服用后吸收效果不受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哈药钙铁锌、钙镁锌口服液出现结晶,是基于溶液科学原理的自然物理表现,与产品品质无关。请家长和小朋友们理性看待,正确应对,安心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发现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大观网-36氪的头像大观网-36氪
Previous 2小时前
Next 6 mins a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