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罄豪宅惊现‘越界夺权’:前有兰庭车位维权余波未平,今有黄浦湾业委会改选遭开发商深度介入。百名业主联名揭底,直指改选暗藏暗箱操作,绿城与业主间的积怨,再度被撕开一道新的伤口。
一、违规渗透:开发商 “自己人” 空降掌权
2024 年 5 月,黄浦湾启动业委会改选。明知法律明确禁止建筑单位代表参与改选核心工作组,开发商代表仍强行介入,直接触碰规则红线。2025 年初,更荒诞的一幕上演:一名毫无物业经理从业经验的开发商前销售,突然 “空降” 担任小区物业经理 —— 开发商对小区管理权的操控意图,已然暴露无遗。
二、改选变博弈场:“裁判参选” 与 “票数倒挂” 的荒诞
作为高端社区,黄浦湾本应是社区治理的标杆,但其业委会改选却沦为赤裸裸的利益角斗场,三大乱象触目惊心:
监督者 “跨界” 参选:4 名本应承担改选监督职责的小组成员,在业主座谈会中支持率均不足 30%,却全员入围候选人,上演了一出 “既当裁判又当选手” 的荒诞戏码。
票数诡异倒挂:18 名报名者中,被高票推荐,并在座谈会得票领先的 6 名业主(票数分别为 69 票、69 票、66 票、64 票、63 票、56 票)悉数落选;而排名倒数的 6 人(最高票仅 8 票)却反倒入选。
资格审核 “双标”:依据法规及小区议事规则,欠缴物业费、存在违章搭建者,严禁担任业委会委员。但绿城物业对 “开发商是否欠缴物业费”“低票候选人存在违规建筑” 等关键问题全程沉默,改选小组亦对这些明显违规情形视而不见。面对业主追问,改选小组组长竟以 “《民法典》无相关规定” 敷衍推脱,全然无视已有的明确规则依据。
三、暗箱操作:业主参与权被彻底架空
从候选人筛选到流程推进,改选小组层层设卡,将业主的参与权、监督权彻底沦为空谈:
提前定向筛选,锁死候选人范围:改选初期便暗中 “定向摸排”,将大量业主认可、有参与热情的报名者排除在核心候选范围外,却留下开发商和鲜少关心小区事务的人员进入最终候选池,从源头掐断了业主自主推选的可能。
刻意掐断入口,阻断业主参与:明知小区业主多为在职人士,却将关键的业主座谈会定在工作日,多数业主因工作冲突被迫缺席。即便超 15% 的业主 “请假参会”,本应公开讨论的座谈会,也变成了 “不公示过程、不公布结果” 的私密投票。
定向篡改结果,强行推举关联者:改选小组便临时增设未提前公示的 “一对一座谈会”,既不说明会议目的与流程,更借 “第三方机构意见” 为由,强行推举开发商和毫无群众基础的低票业主上位 —— 全然无视业主此前多次自发推荐的候选人名单。
堵死维权通道,回应形同虚设:业主在 48 小时内集齐 169 人联名异议函后,改选小组次日便上演 “阴阳回应”:上午以 “未核信息” 书面拖延,下午直接口头驳回,既不按规定出具书面答复,更对核心质疑避而不答。改选小组彻底沦为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的角色,让业主的维权之路寸步难行。
四、业主核心诉求:以 “三公” 原则重启改选,还权于民
黄浦湾业主多次通过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向街道发声,核心诉求始终聚焦 “公平、公正、公开” 三大原则:要求以透明规则重启业委会改选,公开会议记录、候选人民意票数等所有关键信息;更要让业主真正掌握候选人推选、改选过程监督的主动权,从制度上彻底堵死暗箱操作的缝隙。
在黄浦湾小区,业主联名抗争也很难维护基本权益。这起事件折射出:中国社区的自治之路,正迫切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与更有力的政府监管护航。唯有厘清开发商、物业与业主的权利边界,守住程序正义的底线,才能让社区自治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