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今年年会设立“世界经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国际合作”四大板块,共计数10个议题,涵盖40多场分论坛和相关活动。
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分论坛“AIGC改变世界”召开,与会嘉宾就人工智能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指出,“关于未来人工智能是不是会全面替代人类这件事情,有一位认知科学的专家讲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我们人类会反思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当中。在追求自我的过程当中,当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的时候,你应该把它当成一个工具去追求自我。”
曾毅补充道:“有些人说替代你的不是人工智能,替代你的是掌握人工智能的人,我深刻地不这么认为。有的时候当你看到人工智能的进展,深刻地想一想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可能才是你应对未来应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SORA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数据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映射,但从本质上看,SORA并没有构建起一个物理世界的模型。“SORA生成的视频里,一位穿着红衣的女士在路上走,背后其实并没有生成一个完整的人类模型,只是形成了一种视觉映像。”
“从这个层面看,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要从行为的模拟和看上去的智能,到对它有更深刻的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工智能,这些是否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曾毅称。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作者斯图尔特·罗素则认为,“我们要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来证明它的行为是能够使人类受益的。当前我们所扩展的大语言模型好像黑匣子,人工智能是看不透的。为了改变现状,我们需要国际合作,在研究领域有更高层面的陈述,同时在监管方面让这些开发者能够展示他们的产品是安全的。”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如果发现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本站提供的草稿箱预览链接仅用于内容创作者内部测试及协作沟通,不构成正式发布内容。预览链接包含的图文、数据等内容均为未定稿版本,可能存在错误、遗漏或临时性修改,用户不得将其作为决策依据或对外传播。
因预览链接内容不准确、失效或第三方不当使用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错误、商业风险、法律纠纷等),本网站不承担赔偿责任。用户通过预览链接访问第三方资源(如嵌入的图片、外链等),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本网站不对其安全性、合法性负责。
禁止将预览链接用于商业推广、侵权传播或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违者需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预览链接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用户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过网站指定渠道提交删除请求。
本声明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争议解决以本网站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本网站保留修改免责声明的权利,修改后的声明将同步更新至预览链接页面,用户继续使用即视为接受新条款。